在过去的几年中,城市地区的物流服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国家对农村振兴政策的持续加强,更广大的农村市场也呈现出日益增多的发展潜力。同时,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深入,为农产品流通带来新契机,促进了农产品供应链和产业链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推动了城乡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融合发展。城乡物流,作为连接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途径,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迅速增长的历史潜力已经逐渐显现。
2017年12月13日,商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和供销合作总社共同发布了一份名为《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的文件。其中提到,要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保障网络。这项措施是在国家部委的层面上,为了实施中央关于振兴农村和推动动物流业发展的战略而采取的关键行动。实施这一行动,是为适应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创新。我们可以设想,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之前相对不够强大的城乡物流体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城乡物流体系到底是什么呢
至今,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定义都相当明确,但城乡物流(配送)的定义还没有达到统一,主要的解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城乡物流的整合,这意味着整合城市和农村的物流资源,以确保城乡物流的各个要素在城乡之间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优化;其次是城乡之间的双向流通机制,涉及到城市与农村在农产品、农业资料和消费品等方面的双向流通问题。三是城乡双向配送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包括“城配”和“乡配”两种方式。当我们排除中心城区(也称为城市中心圈层)中的城市内部配送难题时,我们会发现城乡配送主要集中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并由城市的主要物流中心进行中转处理。
城乡居民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乡配送网络中流通的物资种类,也就是物流需求的种类。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区域间的物流配送需求特征亦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城乡之间的物流配送需求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农产品和其他食品的需求,以及农村对农业生产资料、农具和日常消费品的需求上。从目前来看,我国居民的物流配送活动还处于以农业生产资料为主的阶段。在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中,与城乡配送紧密相连的主要是食品类商品。
作为一个人口高度集中和商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城镇本身并不是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或仅生产有限数量的农产品,大多数农产品的需求都依赖于外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供应。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农产品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消费是一个自然循环过程,而农产品的这种流通就是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村商品流通。从农村到城市的农产品流通主要有两个模式:首先是从农村直接流向城市;其次,是通过物流中心进行集中中转,然后再向城市迁移。
城市与农村的物流现况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城乡之间的物流构成了城市与乡村双重经济的互动和交流平台。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逐步向现代化转变,农产品流通速度不断加快,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新要求。由于中国的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在物流需求的分布和方向上存在很大的不均衡。目前,我国城市物流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随着城市内部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和城市人口的集中,城市经济活动中的资源分配变得更为高效。这一点在物流运营方面得到了体现,表现为城市物流运营效率的提升、物流创新的增加以及物流企业盈利和发展状况的改善。
在我国众多的农村地带,除了少数经济繁荣并已完成城市化的明星村外,大多数地方与城市相比,其产业和人口的集中度都相对较低。更糟糕的是,城市人口的虹吸效应导致了大量年轻人的流失,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农村地区的物流服务成本增加、效率降低和高质量服务的减少。
另外,由于农村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和经济结构各异,这导致了不同区域对农资农具和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使得农村区域的物流服务更加失衡,难以建立有品牌的高质量物流服务体系。
更具体地说,农村地区在物流服务方面存在若干问题:
1.农村的物流系统呈现出分散性,且其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目前,在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主要是由大量分散的农户负责,这些农户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专业化水平也不高,因此他们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物流资源的广泛分布,物流服务对象数量庞大,但物流规模普遍偏小。
2.农村的物流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流通的成本相对较高。
在农村地区,物流的基本设施相对较弱,导致物流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在缺乏公共信息平台的情况下,物流信息的处理和利用变得困难;农民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缺乏专业物流人才。由于缺乏先进的冷链物流和冷藏设备,新鲜农产品在运输、加工和转化过程中难以充分发挥其固有价值。
3.与物流服务相配套的其他衍生服务体系(例如物流金融服务等)显得更为脆弱。
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农村地区,农产品仍然是通过传统的交易手段进行交易的。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严重,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农民利益受损。在农产品的批发市场里,超过98%的交易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现货和对手交易方式;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存在着信息传递效率低下、缺乏专业人员管理以及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由于代理结算尚未广泛实施,很少有机会达成长期契约交易,同时期货交易等相关制度也存在不足,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农产品避险手段过于单一。此外,由于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农民对现代物流服务缺乏了解与认知。这些因素都对农村物流服务的创新进展和稳定运营产生了影响。
4.农村的物流流通系统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成熟且高效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的物流需求主要由供销社系统和邮政系统来满足。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对商业企业实行“三放开”政策,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市场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农村物流开始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原有的体系已经崩溃,新的体系还未得以建立,这导致了农村物流流通中高质量服务的严重缺失。
在城市与农村的经济互动中,城市不仅是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场所,同时也是农村工业消费品的主要供应地。因此,要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把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作为一个基本出发点。假如城市与农村之间能建立起双向的物资流通机制,那么经济较为繁荣的城市无疑会推动其邻近的广大农村地区向前发展,从而促成城乡之间的共同进步。
核心职责与主要工作焦点
早在2014年9月,国务院已经发布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文档,其中明确指出城乡配送为十一大核心项目之一,并强调了县、乡、村消费品及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加快建立以城市为依托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了更好地整合和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存储、转运、停靠和卸货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时也要加强服务网络的建设,以提升我们的共同配送能力。
这一次发布的《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可以被视为与国家早先的政策方针有着直接的连续性。该计划提出了建设“三集五大”物流服务体系和完善城市配送系统两大任务。该计划的目标设定为:在2020年之前,初步构建一个高效、集约、协作共享、融合开放以及绿色环保的城乡高效配送网络。
原创文章,作者:圣鑫达物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jingkj.com/posts/283338.html